一体化家居解决方案服务商

服务热线:

0755-8659 2833 86592822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企业动态

明日清明 || 将思念随风化作细雨

发布时间:2023-04-05星期三阅读量:442
一、起源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敬祖先、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二、发展历程
清明最早只是一个节气名称。此时太阳处于黄经15°,雨水日渐增多,天地清洁,气温变暖,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古人为指导农事进行,遂将这一天命名为“清明”。
在这期间,清明还有一个临近的节日叫寒食节。传说是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将其死难日定为寒食节。这一天全民禁火,只准食用冷饭冷菜。
后来,由于两个节日相隔很近,从汉代开始,清明与寒食二节合为一日,相关习俗一并继承。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 。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人们来到河边洗漱沐浴,以祈福消灾。所以,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 ,这也是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的缘由。
三、习俗
1.踏青
踏青古时候也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到郊外散步游玩。
2.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一直流传至今。

3.扫墓祭祖

常见的做法有2种:一是装修坟墓,清理杂草,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这些都是表示对祖先的敬重,也表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荡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古人在清明踏青时,还经常要游戏。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受欢迎的清明节游戏项目是荡秋千,魏晋南北朝开始成了淑女游戏,到了唐代,清明时节玩秋千的美女已经到处都是了。
5.拔河
魏晋南北朝时,拔河游戏在南方诞生,唐代在北方流行一时。每年农历二三月举行比赛,清明节则往往安排拔河决赛,老百姓聚集围观,热闹非凡。之所以要用拔河的方式来庆祝清明,是因为当时唐朝为了增加节日活动的丰富性和提高军民的战斗素养而举行的,后来渐渐成为了习俗。
6.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7.插柳
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观世音手持柳枝的影响,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在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以辟邪。
四、饮食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因我国南北各地风俗不同,清明节吃的食物也各有差异。
吃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用艾草汁或者是浆麦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蒸制出的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不甜不腻,有股浓郁的艾香味。

清明果

安徽、江西等我国南方省份多在清明节吃清明果。清明果和青团相似,但略有不同。其一,清明果多为饺子型。其二,清明果里面的馅多为五香干、笋干等,是咸的;它以豆沙甜口馅为主。其三,清明果通常用鼠曲草,而青团喜欢用艾草。
上一篇:现代美式风、岁月静好 下一篇:时尚摩登 · 现代都市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服务热线

0755-86592833

立刻咨询